首页 常识 > 正文

陈忠实生平简介 ,我有工资,有版税,字也有润格,这就够了,不能再拿报酬

2024-07-19 12:30:05 点击:100

中国儒家文化当中讲“君子固穷”,被很多追求君子风骨的人理解为君子就是要摒弃物质的追求,让身心达到儒家君子作风中的“仁义礼智信”。而很多一心向利的人们,往往粗暴地批评君子固穷的“穷”,认为物质生活的追求同样重要。

但事实上很多人都把这句话彻底的误解了,君子固穷的意思并不是“做君子一定会贫穷”,而是君子要能恪守品格,不畏惧贫穷带来的困难。

而在中国,很多人其实非常赞同君子固穷的观点。但他们不是不追求物质生活,而是在物质上做有度的追求,在精神上恪守君子的品格。比如《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他就是一个可以不把钱财当作追求的君子。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成就陈忠实的是生活

陈忠实出生在西安市白鹿原南坡的小村子里,他的父母亲全是正经八百的农民。父亲靠卖树苗为生实在是不能维持让两个儿子都上学的花费,于是便只好舍了小的供着大的。

也不是父亲偏心哥哥,而是父母都希望小儿子能在自己身边。而且哥哥的学业也非常好,很有希望能考上师范。于是陈忠实在那时便只好休学在家一年,可就是这一年让他错过了人生当中成为大学生的机会。

1962年陈忠实高中毕业,但那时的中国刚刚艰难的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而且那时造成的饥荒和经济难题让国家大学招生名额缩水了。即使是成绩优秀的陈忠实也无奈名落孙山。

陈忠实那时本想到中文系学习并且将来能成为职业作家,但这一次的失败基本上决定了他一辈子要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但那时陈忠实还不明白,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所需要的三件事:文笔功底、生活历练、思维感悟。

陈忠实

要知道即使是能上大学学习中文,陈忠实也未必能写出《白鹿原》那么极具生活气息和文学活力的作品。或许他能更好,但或许就成了庸之佼佼。

陈忠实高考之后便经历了彻底失落的两个月,但父亲的话让他惊醒了过来:“村里认字的人都不多,更何况是你上了这些年学呢?你上不了大学,你可以教其他娃上么!”对呀,何苦去想那些已经失去的呢。读书并不是非要在大学里呀!于是陈忠实最终选择了在村里的小学做教师的职业。

具有传统农民底色的陈忠实从骨子里就印刻着一个道理: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只要生活继续下去,20岁的他并不是没有机会。

想要成为作家就必须练笔,村小学工作的陈忠实并没有放弃写作。他时常在教完一天的书之后,写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并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

于是才有了除《白鹿原》之外的散文集《毛茸茸的酸杏儿》、《夜过流沙河》,现代小说《夭折》《四妹子》《乡村》等初期的作品。

这些作品并不是一个年轻人的拙笔之作,每一篇都带着陈忠实真实生活的影子,将他的所见所想用词句记录下来。他也许不知道,这些作品正巧映照了文学艺术的璞玉之美。而且从1979年开始,陈忠实的小说作品便连续获奖。

很多短篇和中篇小说在省一级的刊物上发表,并受到读者热捧,所以说在《白鹿原》出名之前,陈忠实便已经是陕西颇有名气的作家了。

和蔼、满脸笑意的陈忠实

低调真实的文学艺术家

1982年,陈忠实被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但当时的陈忠实并没有被这种荣誉冲昏了头脑。他做了一个非常艺术家的决定:搬回乡下老家住。

有人问起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便说出了心里话:“我只是想找一个清净的地方。这些城里给的荣誉,无非是将我捆桌子的绳子换成了一根更结实的绳子而已。”这种选择只是陈忠实憨厚实在的表现,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成就他成为文学艺术家的正确选择。

因为艺术家往往都在追寻一种又不在社会中又不在社会之外的边缘生活。他们选择住所往往都喜欢找那种远离人群的方便所在,所以对于正在写《白鹿原》的陈忠实来说,乡下才是他正所需要的理想住地。

他并不是豪情壮志的,也并不淡泊名利。因为在他眼中没有名利,也并不思考志气。他只是一心的热爱文学创作,一心将想写的作品写好。平日里他不会客套,更不会刻意的搞笑。

在别人说话时他总是认真的听,而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幽默会逗笑在场的众人。而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也从来不会生气,布满法令纹的脸上这时会有憨厚的笑容。西北汉子往往都是这个性格,朴实且不较真。

回到乡下的陈忠实

1993年,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陕西双五文学奖,1996年更是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获奖的荣耀并没有让陈忠实就此飘上云端,反而他在多年之后谈论《白鹿原》大卖和获奖的时候,非常淡定的说:“这本书令我感到自信,心里踏实,因为它成名的整个过程没有经过‘炒作’。”

刚刚完成书稿的时候,陈忠实请朋友帮忙找了一台复印机。他复印书稿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生怕自己的心血被弄丢。于是他将文稿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朋友找的那台复印机复印的,另外一台便是在雁塔区政府的一个朋友处印的。

他不希望《白鹿原》成为下一个因为丢书稿而遗憾百年的《红楼梦》。也许有人会说,怕丢正是因为没才,正是因为丢了就再也写不出其他东西了。明白人只想耻笑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如果不珍视,哪来旷世名?

陈忠实自己都会承认自己没才,但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白鹿原》一经推出便超过了130万册的总印数。而且因为这部小说,周朝就存在的白鹿塬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甚至还有人抢注了以这个地名命名的注册商标。这就是影响力,已经无需过多解释了。

《白鹿原》的好正是因为它不依靠炒作就可以名利双收,这些名利是作品本身和写作的人用能力自己挣来的,踏踏实实没什么可遮掩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时之间以《白鹿原》小说为蓝本改编的话剧、地方戏曲等艺术作品一个接一个的登上了舞台,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了作品的力量。陈忠实也因此获得了450万的版权费。

《白鹿原》剧照

君子陈忠实

有了钱的陈忠实便实现了他的下一个愿望——创办白鹿书院。他希望这个书院能够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契合之处,更是希望能通过书院搞文学活动能让作家们有学术研究和探讨交流的分为。

尤其是那些还在创作中被问题困扰的年轻的作家们。甚至可以做图书出版,帮助和服务更多的作家,完成他们作品出版的愿望。在书院中的常客是陕西的青年作家们,他们虽然作品不少,但是能在全国打响的却不多。

于是陈忠实便给他们讲了个实在的道理:蒸馍不能揭盖过早,写作也是一样,需要在作家成长和作品诞生中寻求一个自然的过程。生活虽然简单,但过生活从来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西安白鹿书院

在好友朱鸿眼中,陈忠实是长安城中第一等的君子。之所以得到朋友这样的评价,正是因为陈忠实的很多做法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君子。表达了什么才是“君子固穷”。在朱鸿的回忆录中写到一个事情,2007年陈忠实受到朱鸿的邀请去做一个写作中心的主任,陈忠实欣然答应却不要报酬。

朱鸿觉得有职位就要有报酬,但陈忠实却说:“我有工资,有版税,字也有一点润格,还在大学里有其他事能有收入,钱这就够花了。你来找我帮忙,其实我能做的也并不多,我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只是我不能再拿报酬了。利益这事要合适,不能过!”

也许陈忠实并没有想要做一个君子,因为以君子为规范和榜样的人难免都会牵强附会。但是真君子从来不会将如何做君子挂在嘴上,更不会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君子。陈忠实不否认自己有钱,而且不止一份钱。但关键是对于钱他有够!

“君子固穷”不是不去赚钱忍受贫穷,而是不能眼里只有钱。

书房中的陈忠实

总结

很多人想要出名赚钱,并没有在一开始定下自己想要赚多少钱,要出多大名。他们只是说“我想要买大房子,买豪车,买......我想成为名人,让多少人知道我的成就。”但他们从来没想过,当这些都得到了之后他们还想要得到什么?

而君子往往不知道自己需要赚多少钱,但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能赚到这些钱,这种方式符不符合自己的底线。

很多人就会说:那是因为你还没赚到这些钱。而明白人就会说:那是因为你眼里只有钱!陈忠实眼里没有钱,他只是想自己愿不愿意做这事。所以他是君子,虽不淡泊名利,却能不计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