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 正文

下脘穴正确位置(每日一穴——下脘穴)

2024-09-15 08:45:03 点击:100

下脘穴属任脉。是足太阴脾经、任脉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作用。根据其穴性,现临床常用于治疗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扩张、胃痉挛、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炎、痢疾的疾病的治疗。

本穴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下即下方,脘即胃脘,此穴当胃脘之下部,故名下脘。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如下图

【解剖】

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内侧支;深部为横结肠。

【针刺时针尖经过组织】

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取穴方法】

仰卧位。腹中线上,脐上2寸(肚脐中央向上3横指)处取穴。

【主治病证】

1、腹痛、腹胀、腹泻、呕吐、食谷不化、小儿疳疾等脾胃病;

2、痞块。

【操作方法】

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可灸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常用配伍】

1、下脘穴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胃炎,消化不良。

2、下脘穴配梁门治消化道溃疡。

3、下脘穴配关元治大便带血。

4、下脘配陷谷,主治肠鸣,食谷不化。

5、下脘配天枢、上巨虚,治便秘。

6、下脘配补足三里,点刺四缝,治小儿疳证。

【保健按摩】

按摩时以手掌按揉下脘穴50~100次,对缓解腹痛,治疗消化不良、呕吐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