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 正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什么意思

2024-12-07 08:30:04 点击:100


这是一个如意形瓷枕正面的鹿和草的图案。

收藏瓷枕是因为图案上的鹿生动形象,而且"鹿"是相当有文化底蕴的。

《诗经·小雅·鹿鸣》原文如下: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我的译文:

呦呦鹿鸣,呼唤同伴噬食山野赖以充饥的苹草。我有嘉宾(民众),他们在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是希望我不放弃奋斗的初心,他们还送来承筐疏果野菜将要与我同享。别人依好于我,表示在困难的时候与我同行啊!

呦呦鹿鸣,呼唤同伴噬食山野可口芬芳的蒿草。我有嘉宾(民众),赞美我仁德的声音从乐歌中昭彰出来,富贵了对待民众不轻慢,仁人君子应该像我这样。我有旨赐美酒,与嘉宾共享宴乐以示我对大家的感恩。

呦呦鹿鸣,呼唤同伴噬食山野营养滋补的芩草。我有嘉宾(民众),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啊,和谐美好的氛围。我有旨赐的美酒,用来宴请表达我与嘉宾(民众)同乐之心!

鹿鸣表达的是古代圣贤与民同乐的美好仁德和高尚情操。

"鹿鸣"是流传千古的诗歌。

鹿是一种善美的动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彩陶器上,是一种反映原始渔猎生活的传统陶瓷装饰纹样。

这是元宝型瓷忱的侧面图案。


后经战国、汉代至唐代长沙窑的青釉鹿纹褐绿彩注壶,小鹿体态轻盈,边跑边顾盼,是极少见的佳品。宋代定窑白釉盘上的印花鹿纹,画面上两只长角鹿奔跑在枝叶缠绕的花丛中,前一只鹿回首张望,后一只鹿追赶鸣叫。

磁州窑枕面上所绘鹿纹动态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莽间漫步,或卧于灌木中惊望,或立于路途上蜘蹰,线条流畅写意。吉州窑白地黑花罐上描绘的鹿衔草飞奔的图画,简练生动。耀州窑金、元时期青瓷上的鹿纹别具一格,婴孩驯鹿纹、卧鹿衔牡丹纹最为新颖。

明代晚期流行以谐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的纹样,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常与蝠(福)、寿桃组合成"福禄寿"吉祥图案出现在青花瓷器上。万历五彩瓶上,描绘各色鹿栖息于山石林间。清代尤盛吉祥纹饰,鹿纹被广泛采用。乾隆朝创烧的粉彩百鹿纹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推到了极致,乾隆以后及近代仿制品较多。

两汉时代的曹操也把"呦呦鹿鸣"引用到他的诗词当中。

短歌行

曹操 〔两汉〕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是元宝型瓷枕正面鹿纹图

短歌行

曹操 〔两汉〕,我的译文:

与大家畅快的对酒当歌,人生又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呢!

生命的短暂就如早晨的露珠,去奋斗的日子还有多少?

愤慨的时候应当有慷昂之情,可是我的忧思之心不敢忘记!

什么可以解除我暂时的忧虑?唯有这一杯杯的杜康美酒!

因为青春年少振兴汉室的誓言,始终悠荡在我的心间。

曾经像呦呦鹿鸣,啃食粗硬的苹草。

和嘉宾,在那么困难的时候一起鼓瑟吹笙。

我的心就如这皎白的明月,不知道何时能实现我们的夙愿。

忧虑之心从此情此景中来,不可断绝我的远大目标。

越陌度阡背离我的人,辜负了我对他相处相留的情份。

默契谈谋共同为伍的人,我心中依然念及曾经的恩情。

乌鸦和喜鹊南飞而去,尚且绕着曾经栖身的树木飞三圈依依不舍。

山不厌恶其他峰峦比他高大而成为大山。海不厌恶其他沟壑比他深远而成为大海。

我要有周公吐哺包容群雄之德,天下一统万众归心的时代必将来到。

从这首短歌行中可以看出曹操心怀天下,情系民众的仁德之心,但泱泱汉室谁又能让人心归附呢?最终曹操落了个"枭雄"之名,!

"呦呦鹿鸣"永远是千古仁德之畅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