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 正文

蒙古族的节日有哪些传统(元朝蒙古人怎样过年)

2024-09-30 09:45:03 点击:100

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而“蒙古族春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人们由此推算,蒙古历的岁首应该是农历四月。而到了元代,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这样一来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

元朝时期的百姓们过年也是很热闹的,但是因为元朝是蒙古民族统治的朝代,所以在习俗上与汉民族不同。元朝喜欢白色,所以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要穿白色的衣服。那么那个时候的百姓们是怎么过年的呢,又有着怎么样的风俗呢。

元朝时期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叫“希恩吉勒”,即新年。也有称“白节”。在蒙古民族的古老习俗中,把一年之首的正月称为“白月”即“查干萨日”。其中的“查干”即白色。因为古代蒙古人认为白色为万物之母,象征心地纯朴、洁白无私。《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依照古老的习俗,蒙古大汗及一切蒙古的臣民,正月初一都“服白衣”、“皆白袍”,人们“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以“白衣为吉服”,白色为“吉祥纳福”。

元朝是蒙古人统治,蒙古人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以汉民族不同,他们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吃羊肉,喝奶茶,但是后来统治了中原以后,为了稳固统治,他们也接受了汉民族的文化还有风俗,也包含过年习俗在内。随之而来的新年活动也丰富了起来,每当岁末之时,元代普通的普通百姓也会进行祭灶、飨豆粥等传统的汉族习俗;到了除夕那一天,则有守岁、卖懵(即卖懵董,宋时的一种民俗)、放爆竹、贴门神等活动,与汉族传统也十分相似。所以说元朝统治的时候,过年也是一个非常热闹的节日,但是在节日习俗上,蒙古人和汉民族的人不同。

据记载,在元代,“白月”的第一天,国内各地,尤其是蒙古各部纷纷向蒙古大汗献“九九”白色之大象。马可波罗说“是日国中数处入贡极富丽之白马十万余匹。诸象共有5000头,身披锦衣甚美,背上各负美匣二,其中满盛白节宫廷所用一切之金银器皿甲胄。并有无数骆驼身披锦衣,负载是日所需之物,皆列行于大汗前,是为世界最美之奇观。”

初一清晨,蒙古人相互会拜,祝福安康。元朝宫廷内更热闹。百官大臣朝拜皇帝,大汗设“诈马宴”宴请百官大臣。列席者每二人前置一杓,满盛酒浆,并置一盏,形如金杯而有柄。当时中国的契丹酒、杭州酒已闻名天下,但蒙古人的习惯仅饮马奶酒及其他发酵的饮料。席间,蒙古大汗每饮一次,鼓乐大作,饮毕即停。此时大臣们饮酒“皆用金绢蒙其口鼻,俾其气息不触大汗饮食之物。”“这个习惯一直沿用下来,蒙古人饮酒时,还会有类似遮半面而饮的动作。

白节期间除“诸坊奏大乐”外,还要“陈百戏”,“诸艺人来前作术,以娱观众”。总之,古代蒙古族过春节,是极其欢乐而隆重的。到了春节(立春),每家每户都要挑起灯笼,清扫庭院。在佛前设一小小祭坛,把煮好的大块羊肉摆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果品。

元朝春节还有一风俗:结羊肠,在《霏雪录》中有记载:“北方风俗,士女正月十六日用旧历纸九道为绳,乱结以首尾,联属者为兆,谓之结羊肠。意思是:正月十六,女孩子们还有一个节目,叫做“结羊肠”。结羊场只是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将一张纸裁成9条,搓成九条纸绳,信手打结,如果其中两条可以首尾相接就预示是来年一帆风顺,这也是古人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