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制品是怎么做的(中国传统手工艺之竹编)
千百年来,竹子“中空”“有节”的特性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留下了大量以竹为题材的诗词、绘画。而在竹编手艺人的手中,经纬纵横间,竹子或成为精工细作的实用器物,或成为欣赏把玩的雅器,另有一番神采。
古时,从事竹编制作的手艺人被称作“篾匠”,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行当,有“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之说。
如今,作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古朴实用的竹编承载着中华儿女独有的勤劳智慧,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朴实用
我国是世界上竹子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国家,为竹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先民们发现竹子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用其编织而成的器具坚固耐用。于是,竹子成了器具编织的主要材料。新石器时代的浙江钱山漾遗址中,出土过篓、篮、簸箕、谷箩、竹席等200多件竹编器具。这些器具上有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等纹样技法,证明当时的竹编技艺已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竹编制品作为生活用品被大量生产,竹编染色工艺开始出现。同时,竹编逐步向工艺方面发展,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日益精细。湖南长沙、湖北江陵等地的楚墓中出土过装饰性较强、制作精细的竹扇。
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编织技艺的风格。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编“熬兔笥”(读作“sì”,用于保存兔肉的容器),其竹篾每片只有1毫米,以人字纹编织法制成,彰显出汉代竹编的高超技艺。
宋代是竹编发展史上的转折期,从之前的生活用品阶段过渡到工艺品阶段,各种精美的竹编花灯、龙灯、小孩玩具层出不穷。
及至明代,竹编与漆器等工艺相结合,创造出种类繁多、造型美观的竹编工艺品,如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大圆盒等。
清代中后期,竹编空前繁荣,出现竹编茶几、桌、案、橱柜等日用品。竹编技法和竹编图案也越来越丰富,编织方法就有150种之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竹编正式归口到工艺美术行业。竹编手艺人们突破传统,大胆革新,开发出不少符合现代生活美学的竹编制品。
编织之美
传统的竹编工艺,大体可分为砍竹、破篾、刮青、染篾、编织、整形等环节,整个制作流程精细而又复杂。
砍竹子的时节,一般在入冬和立春之间,此时的竹子组织结构紧密,不易生虫。所选竹材为三五年生,过早的强度不够,过老则韧性不佳。
砍伐回来的竹子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还得经过破篾、刮青等处理,变成一根根光滑、柔韧的篾条,以供编织。篾条是竹编的基础构成单位,其宽度和厚度决定了制品的细腻程度和整体质感。
一件精美的竹编制品,颜色必然是丰富多变的。因此,有时需要对篾条进行染色处理。染篾时先将篾条放入锅中煮,一定时间后再放入染料,煮上两个小时便可取出篾条进行清洗、晾晒。
以上工序完成后,就将进入竹编制作的最核心步骤——编织。根据不同的作品需求和设计风格,竹编手艺人运用挑、压、破、拼等编织技巧,将篾条按照一定规律交叉、穿插、缠绕,形成各种形状和图案。
竹编技巧繁多,常见的有人字编、螺旋编、多角眼编等。人字编采用经纬篾条“挑二压二”或“挑三压三”的方法(被挑压的篾条为“经”,编织的篾条为“纬”),组成“人”字图案,多用于竹席、竹匾、茶盘;螺旋编采用旋转而上的经纬编织法,呈圆形中空状,多用于制作鸡笼、蝈蝈笼;多角眼编是由多根篾条组合成五角星、六角眼和八角眼等图案,如六角眼一般用在竹编斗笠上……
编织完成后,对竹编制品进行修整打磨是必要的环节。修整包括去除多余的篾条、调整形状和尺寸,打磨则是用砂纸或刀具轻轻打磨作品表面,使其更加光滑、圆润。
集高颜值与实用性于一身的竹编,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多姿多彩的形态和极具韵律的工艺,向世人展现着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
- 热水器漏水怎么办
-
2025-01-10 08:52:49
-
- 墙面漏水怎么修补?掌握这些方法,不花冤枉钱!
-
2025-01-10 08:45:03
-
- 空调一般多久加一次氟?
-
2025-01-10 08:30:03
-
- 房顶漏水修补多少钱 房顶漏水怎么维修
-
2025-01-10 08:15:03
-
- 网贷风控是什么(通俗解读贷款风控)
-
2025-01-10 08: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