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是几线城市(苏州作为新一线城市,为什么夜生活却不够丰富?)
苏州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各城市第1,经济总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第6,人口总量全国所有城市排第10,而且早已跻身新一线城市,实力不可谓不雄厚。
可去过苏州的人都会发现,苏州是一个基本没有夜生活的城市,晚上20:00以后出去,除了观前街、狮山路、苏州中心等几个大的商业中心,其它地方大多冷冷清清。
许多人解释过这个问题,有的说是文化,认为苏州人喜欢早睡早起,不需要夜生活;有的说因为苏州是工业城市,大家都忙着打工,没空过夜生活。
但我认为这些说法没有抓住要害,一个城市有没有夜生活,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人口密度和政府管理文化。
这个道理,点破了超级简单对不对?
但没说出来之前,大家却很难想到。所以我翻了240多篇文章,大家理由各异,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击中了要害,哪怕沾边的都没有,真是神奇了。
一、没有行政干预,人口密度越高,夜生活会越丰富
具体来说,越是微小的商业形态,对人口密度的要求越高。
你想想,你摆摊,做生意,首先考虑的因素不就是人流量吗?
都没几个人,夜市怎么可能起得来。
从下表可以看出,苏州总人口1275万人,并不算少。人口密度排名全国第9,也不算低。但要注意,光看整个城市的人口密度,解释不了苏州的问题,因为各个城市的人口分布方式不同。
大部分城市的人口都集聚在市中心。比如下面是夜生活比较丰富的长沙、成都的人口分布热力图,从中可以直观地看到人口分布密度。
热力图是根据手机定位数据分布生成的,颜色越暖人口密度越大。人口密度: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
热力图差不多一个小时更新一次,以下下面的热力图是早上7:00左右截取的,基本代表的是居住人口的分布情况。
但苏州的人口分布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律。苏州的县域经济特别发达,全国百强县,苏州就占了四席——下属昆山昆山市连续17年位居百强县榜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分别位列第3位、第4位、第7位。所以苏州虽然人口多,但并没有集中在市区,而是分散到了各个区县。
从下图苏州的人口分布热力图,可以直观感受到苏州人口分布没有集中在市区。
但到底分散到什么程度?我根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做了个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最高的姑苏区,每平方公里也只有11077人,这在全国各区排在什么位置呢?
当然,说人口密度最关键,并不代表是说图上排序就严格代表夜市热闹程度,因为那只是整个区的平均密度排行。具体到某个区,人口分布方式又有片区差异,所以哪怕没在前50的城市和片区,也会有很多小片区因为人口聚集度很高,而形成丰富的夜生活;而在表里的很多城区,可能因为人口分布相对均匀,每个片区的实际人口密度并不高,所以夜市比较难形成。
而苏州,前50都排不进去,图上根本找不到苏州。
所以,苏州没有特别丰富的夜生活,太正常不过了。真要夜生活,大家都喜欢去的观前街、山塘街勉强有一点。
不过需要说句公道话,缩小城乡差距,是全国喊了十几年的口号。而苏州这种,各个县区经济都很强的城市,本身就是城乡差距不大的典范。
因为具有城乡差距小的优点,所以人口分散到了各个区县,而没有夜生活,正是这个特点的另外一面。
二、其次在于城市规划和商业设施规划建设
这个也容易理解,比如苏州各区中,人口密度排第二的工业园区,而且是高新区的2倍,可为什么感觉园区比高新区更荒凉呢?
这个主要是因为园区采用了新加坡模式进行规划,除了商业中心,其他地方路边都不给搞商业,路边店都基本不让有,所以人流都给藏到邻里中心这样的建筑里去了。这个我在苏州工业园区花3000万做的规划好在哪儿?这篇文章写过。
这是大的规划,小的景观规划同样起到人口导流的结果,比如你在李公堤建设酒吧、餐饮、汗蒸,那人口自然只能往这里聚集。
三、如果非要说和文化有关,起基础性作用的是政府管理文化,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市民生活习惯
以前在广州也生活好多年,但那时还不太懂得广州的美好,多年以来辗转了北京、上海,再去到广州,更能领悟到何为烟火气。
路边随处可见小食档,你可以三十五十吃一份银记的艇仔粥套餐,也可以三块五块来份肠粉填饱肚子。
深夜00:00,路边还有悠闲的人们坐在粉面店吃东西聊天。
夜里一点多,珠江边有安静夜钓的大叔,有坐着椅子上轻声聊天的老人,还有成群结队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中年人和孩子……
除了天是黑的,其他也白昼无异。
广州能有这样的夜生活形态,大前提就是政府作为管理者得允许这样的路边店存在。
而像上海,经过路边封店整治之后,把许多路边店都关掉了,许多局部片区别说夜生活,日常生活都多有不便。
关于这点,正好评论区一位同志可以作证:
还有以下这个:
【回复】1、我已经写到这种份上了,评论区还是有苏州的同志表示无法接受:
——这位同志认为老苏州们喜欢早睡早起,不喜欢夜生活,特别是老头老太太,可如下图所示,60岁以上的人在姑苏区占比只有25.17%呀,他们喜欢早睡早起,那占主体的年轻人呢?
如果还坚持说,不仅60岁以上的老年人,苏州年轻人也随父母,喜欢早睡早起,那请留意另外一个数据——苏州市是一座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比在全国排第2,仅次于深圳。
七普的数据没有找到外来人口的占比,所以使用苏州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苏州共有外来人口831.8万。
其中户籍外来人口679.4万,这些人里,6.8%住在姑苏区,有46.2万人。另外,苏州外来人口里,流动外来人口还有152.4万,这些人里,5%分布在姑苏区,有7.62万人。
上述两项放一起,姑苏区的人口情况是:
常住外来人口46.2万+流动外来人口7.62万=53.82万人。
2018年姑苏区常住人口总共有95.75万人,减掉常住外来人口,剩下的49.55万就是这位同志说的“老苏州人”。
也就是说,2018年,在姑苏区的地盘上,外来人口是比“老苏州人”要多的,即使老苏州人喜欢早睡早起,那外来人口呢?
2、浙江的同志也出来发声了,说江浙人真就不爱晚上出来活动:
这个评论区已经有人回复了,我就直接放出来:
3、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不管是商业还是夜生活都会更丰富,这是做规划的人都懂的常识。
但如果有了人为干预,比如像苏州1995年开始建设文明城市之后,大部分地区不让摆摊设点,夜市慢慢消失了——也就是行政干预+苏州人口分布分散两个原因一叠加,苏州夜市慢慢没了,夜生活也随之消失了。
我相信不仅苏州,经济发展比较早的江浙沪,大部分城市都经历过这个阶段——这是时代执政观念造成的结果,或者说带来的局限。
也许是因为这个转变发生得太早了,所以很多年轻人以及移居过来年数不够久的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转变的过程。于是认为江浙沪本来就没有夜生活,江浙沪人本来就不需要夜生活,吴语区都习惯早睡早起。
明明是被行政阉割掉了,结果缺乏相关知识的年轻人发生了集体认知失调,坚定地认为文化使然。
我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规模的认知失调。
这么说没有嘲讽的意思,只是想表达我的震惊!没想到人们的观念和记忆可以在短短一代时间被完全替换掉。
4、我自己很喜欢苏州,在苏州生活了五年之久,还把户口落在了苏州。
之所以非要掰扯为什么苏州夜间经济跟城市体量不匹配,倒不是想秀优越感。
只是现在苏州、上海以及很多城市都在高喊“发展夜间经济”,可如果大家都不搞搞清楚夜间经济怎么从无到有消失的,只是用“我们江浙人不喜欢夜生活”“吴语区不喜欢夜生活”“江浙富了几千年,什么没玩过”来做理由,那怎么可能找到推动夜间经济的正确路径呢?
而且我所表达的,是因为江浙发展得早,所以很多城市早早夜间经济就很繁荣了,局限于当时的行政思路,一禁了之,所以才没了——所以才在夜间经济上被其他城市后来居上了。
这只是在总结历史,请不要理解为地域攻击。
5、苏州的同志们请注意,“我认识的人都不喜欢晚上出去”,这个只能解释你所认识的人不喜欢去夜市,但解释不了苏州夜市为何与城市体量、经济体量如此不匹配。
6、“人口热力图哪里可以看?”
——手机版百度地图,图层里选择“热力图”,大概一个小时更新一次。所以,如果你晚上00:00打开,基本看到的是居住人口分布:中午12:00打开,看到的基本是工作人口分布。
-
- 热水器漏水怎么办
-
2025-01-10 08:52:49
-
- 墙面漏水怎么修补?掌握这些方法,不花冤枉钱!
-
2025-01-10 08:45:03
-
- 空调一般多久加一次氟?
-
2025-01-10 08:30:03
-
- 房顶漏水修补多少钱 房顶漏水怎么维修
-
2025-01-10 08:15:03
-
- 网贷风控是什么(通俗解读贷款风控)
-
2025-01-10 08:00:03